Table of Contents:

当运行应用程序出现问题时,要从应用程序本身、操作系统、服务器硬件和网络环境等方面综合排查,深度剖析问题出现在哪个部分,才能有针对性地解决。
分析操作系统级性能可以分为以下两步:
1. 需要知道服务器硬件的规格,以了解可以承受的极限是多少。
2. 需要知道各种资源的使用率,以了解性能的瓶颈。

一:影响Linux服务器性能的主要因素

1.cpu

总的来说核数越多、主频越高性能就越高,当然需要的money就越高
这里有几个概念:
1、一台物理机的物理CPU的个数
2、一个CPU上的核数
3、一个核上面支持的线程数
有下面的计算公式:
总核数 = 物理CPU个数 x 每颗物理CPU的核数
总逻辑CPU数 = 物理CPU个数 x 每颗物理CPU的核数 x 超线程数

查看cpu信息

  1. lscpu
  2. cat /proc/cpuinfo
# 查看CPU信息(型号)
cat /proc/cpuinfo | grep name | cut -f2 -d: | uniq -c
# 查看物理CPU个数
 cat /proc/cpuinfo| grep "physical id"| sort| uniq| wc -l
# 查看每个物理CPU中core的个数(即核数)
 cat /proc/cpuinfo| grep "cpu cores"| uniq
# 查看逻辑CPU的个数
cat /proc/cpuinfo| grep "processor"| wc -l

CPU架构

多个物理CPU,各个CPU通过总线进行通信,效率比较低,如下

多核CPU,不同的核通过L2 cache进行通信,存储和外设通过总线与CPU通信,如下:

多核超线程,每个核有两个逻辑的处理单元,两个线程共同分享一个核的资源,如下:

目前大部分CPU在同一时间只能运行一个线程,超线程的处理器可以在同一时间处理多个线程,因此可以利用超线程特性提高系统性能。在linux系统下只有运行SMP(Symmetrical Multi-Processing,对称多处理)内核才能支持超线程。
另外linux内核会将多核的处理器当做多个单独的CPU来识别,例如,两个4核的CPU会被当成8个单个CPU,从性能角度讲,两个4核的CPU整体性能要比8个单核CPU低25%-30%。

2.内存

内存当然是越大性能越高。内存太小,系统进程将被阻塞,应用也将变得缓慢,甚至失去响应。
Linux 系统采用了物理内存和虚拟内存的概念,虚拟内存虽然可以缓解物理内存的不足,但是占用过多的虚拟内存,应用程序的性能将明显下降。
还有考虑系统是32位还是64位,32位系统的最大寻址空间为2的32次方bytes,计算后即4,294,967,296bytes,约4GB,32位系统的寻址空间封顶即为4GB。

查看内存信息

cat /proc/meminfo
free -m

3.磁盘io

磁盘的 I/O 能力会直接影响应用程序的性能。比如说,在一个需要频繁读写的应用中,如果磁盘 I/O 性能得不到满足,就会导致应用的停滞。
提升硬盘性能的法宝当然是用ssd硬盘。普通硬盘的读写速度概大是100多M/S左右,而固态硬盘的读写速度则是500多M/S。这里的读取速度是指连续读取速度,实际计算的时候,由于普通硬盘还有寻道时间等开销,所以实际上ssd的读取速度要更高,高出一个数量级应该没啥问题。

查看磁盘信息

fdisk -l # 查看所有分区
df -hl # 查看各分区使用情况
du -h --max-depth=1 # 查看当前目录下的目录大小
du -sh <目录名> # 查看目录总的大小

4.网络带宽

Linux下的各种应用,一般都是基于网络的,因此网络带宽也是影响性能的一个重要因素,低速的、不稳定的网络将导致网络应用程序的访问阻塞;而稳定、高速的带宽,可以保证应用程序在网络上畅通无阻地运行。
带宽当然也是越高越好。需要注意的是带宽单位Mbps=Mbit/s即兆比特每秒,跟咱们说的兆是不一样的,1Byte=8bit 需要在这个单位上除以8。即1MB/s=8Mbps

二:系统性能评估标准

其中:

%user:表示CPU处在用户模式下的时间百分比。
%sys:表示CPU处在系统模式下的时间百分比。
%iowait:表示CPU等待输入输出完成时间的百分比。
swap in:即si,表示虚拟内存的页导入,即从SWAP DISK交换到RAM
swap out:即so,表示虚拟内存的页导出,即从RAM交换到SWAP DISK。

三:系统性能分析工具

工具 简单介绍
uptime 查看系统已经运行时长和负载
top 查看进程活动状态以及一些系统状况
ps 进程查看工具
vmstat 查看系统状态、硬件和系统信息等,但查看 CPU 时只能看总体情况
mpstat Multiprocessor Statistics,可以查看 CPU 各个核的情况
iostat 查看 CPU 负载,硬盘状况
iotop 类似 top,监控个进程的 IO 状况
netstat 查看网络状况
iptraf IP traffic monitor,实时网络状况监测
tcpdump 抓取网络数据包,详细分析
netperf 测试网络带宽的工具
sar 综合工具,查看系统状况
dstat 综合工具,综合了 vmstat, iostat, ifstat, netstat 等多个信息
nmon 综合的工具,CPU、内存、硬盘、带宽等都能看

常用组合方式
* 用vmstat、sar、iostat检测是否是CPU瓶颈
* 用free、vmstat检测是否是内存瓶颈
* 用iostat检测是否是磁盘I/O瓶颈
* 用netstat检测是否是网络带宽瓶颈

1.系统整体性能评估

[root@web1 ~]# uptime

16:38:00 up 118 days, 3:01, 5 users, load average: 1.22, 1.02, 0.91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load average这个输出值,这三个值的大小一般不能大于系统CPU的个数,例如,本输出中系统有8个CPU,如果load average的三个值长期大于8时,说明CPU很繁忙,负载很高,可能会影响系统性能,但是偶尔大于8时,倒不用担心,一般不会影响系统性能。相反,如果load average的输出值小于CPU的个数,则表示CPU还有空闲的时间片,比如本例中的输出,CPU是非常空闲的。

top工具中顶部也会有load average

2.cpu性能评估

a.评价标准

b.vmstat

vmstat是Virtual Meomory Statistics(虚拟内存统计)的缩写, 是实时系统监控工具。

vmstat的语法如下:

vmstat [delay [count]]
# delay 相邻的两次采样的间隔时间
# count 采样的次数,count只能和delay一起使用

举个现实中的例子来实际分析一下:

$ vmstat 1
procs -----------memory---------- ---swap-- -----io---- --system-- -----cpu------
 r b swpd free buff cache si so bi bo in cs us sy id wa st
14 0 140 2904316 341912 3952308 0 0 0 460 1106 9593 36 64 1 0 0
17 0 140 2903492 341912 3951780 0 0 0 0 1037 9614 35 65 1 0 0
20 0 140 2902016 341912 3952000 0 0 0 0 1046 9739 35 64 1 0 0
17 0 140 2903904 341912 3951888 0 0 0 76 1044 9879 37 63 0 0 0
16 0 140 2904580 341912 3952108 0 0 0 0 1055 9808 34 65 1 0 0

从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几点:
1.context switch(cs)比 interrupts(in)要高得多,说明内核不得不来回切换进程;
2.进一步观察发现 system time(sy)很高而 user time(us)很低,而且加上高频度的上下文切换(cs),说明正在运行的应用程序调用了大量的系统调用(system call);
3.run queue(r)在14个线程以上,按照这个测试机器的硬件配置(四核),应该保持在12个以内。
参数介绍:
* r(run queue),可运行队列的线程数,这些线程都是可运行状态,这个值如果长期大于系统CPU的个x3,说明CPU不足,需要增加CPU。
* b(blocked),被 blocked 的进程数,正在等待 IO 请求;
* in(interrupts),被处理过的中断数
* cs(context switch),系统上正在做上下文切换的数目
* us(user time),us的值比较高时,说明用户进程消耗的cpu时间多,但是如果长期大于50%,就需要考虑优化程序或算法。
* sy(system time),内核和中断占用 CPU 的百分比,Sy的值较高时,说明内核消耗的CPU资源很多。
* wa,所有可运行的线程被blocked以后都在等待IO,这时候CPU空闲的百分比
* id(idle),CPU完全空闲的百分比
根据经验,us+sy的参考值为80%,如果us+sy大于 80%说明可能存在CPU资源不足。

c.利用sar命令监控系统CPU

sar功能很强大,可以对系统的每个方面进行单独的统计,但是使用sar命令会增加系统开销,不过这些开销是可以评估的,对系统的统计结果不会有很大影响。
下面是sar命令对某个系统的CPU统计输出:

[root@webserver ~]# sar -u 3 5 #u显示系统所有cpu在采样时间内的负载状态
Linux 2.6.9-42.ELsmp (webserver) 11/28/2008 _i686_ (8 CPU)
11:41:24 AM CPU %user %nice %system %iowait %steal %idle
11:41:27 AM all 0.88 0.00 0.29 0.00 0.00 98.83
11:41:30 AM all 0.13 0.00 0.17 0.21 0.00 99.50
11:41:33 AM all 0.04 0.00 0.04 0.00 0.00 99.92
11:41:36 AM all 90.08 0.00 0.13 0.16 0.00 9.63
11:41:39 AM all 0.38 0.00 0.17 0.04 0.00 99.41
Average: all 0.34 0.00 0.16 0.05 0.00 99.45

参数介绍:
* %user列显示了用户进程消耗的CPU 时间百分比。
* %nice列显示了运行正常进程所消耗的CPU 时间百分比。
* %system列显示了系统进程消耗的CPU时间百分比。
* %iowait列显示了IO等待所占用的CPU时间百分比
* %steal列显示了在内存相对紧张的环境下pagein强制对不同的页面进行的steal操作 。
* %idle列显示了CPU处在空闲状态的时间百分比。

d.top

top - 17:46:05 up 204 days, 1:59, 1 user, load average: 0.05, 0.05, 0.06
Tasks: 88 total, 1 running, 87 sleeping, 0 stopped, 0 zombie
%Cpu(s): 0.7 us, 1.0 sy, 0.0 ni, 98.3 id, 0.0 wa, 0.0 hi, 0.0 si, 0.0 st
KiB Mem : 1016516 total, 65600 free, 603196 used, 347720 buff/cache
KiB Swap: 0 total, 0 free, 0 used. 230472 avail Mem
  PID USER PR NI VIRT RES SHR S %CPU %MEM TIME+ COMMAND
25808 root 20 0 609104 10836 1624 S 0.7 1.1 37:14.44 barad_agent
    9 root 20 0 0 0 0 S 0.3 0.0 21:31.96 rcu_sched
 5983 root 20 0 145572 9416 2948 S 0.3 0.9 0:18.80 YDService
25807 root 20 0 158148 8828 1520 S 0.3 0.9 6:43.79 barad_agent
    1 root 20 0 41108 2752 1564 S 0.0 0.3 13:18.14 systemd

我们重点关注这么几个字段:
load average:三个数字分别表示最近 1 分钟,5 分钟和 15 分钟的负责,数值越大负载越重。一般要求不超过核数,比如对于单核情况要 < 1。如果机器长期处于高于核数的情况,说明机器 CPU 消耗严重了。
%Cpu(s):表示当前 CPU 的使用情况,如果要查看所有核(逻辑核)的使用情况,可以按下数字 “1” 查看。

这里有几个参数,表示如下:
- us 用户空间占用 CPU 时间比例
- sy 系统占用 CPU 时间比例
- ni 用户空间改变过优先级的进程占用 CPU 时间比例
- id CPU 空闲时间比
- wa IO等待时间比(IO等待高时,可能是磁盘性能有问题了)
- hi 硬件中断
- si 软件中断
- st steal time

每个进程的使用情况:这里可以罗列每个进程的使用情况,包括内存和 CPU 的,如果要看某个具体的进程,可以使用 top -p pid 查看。
和 top 一样的还有一个改进版的工具:htop,功能和 top 一样的,只不过比 top 表现更炫酷,使用更方便。

e.利用ps

如何查看某个程序、进程占用了多少 CPU 资源呢?
ps aux
可能很多人会忽略这个命令,觉得这不是查看进程状态信息的吗,其实非也,这个命令配合它的参数能显示很多功能。比如 ps aux。如果配合 watch,可以达到跟 top 一样的效果,如:watch -n 1 "ps aux"(-n 1 表示每隔 1s 更新一次)

2.内存性能评估

a.利用free指令监控内存

free是监控linux内存使用状况最常用的指令,看下面的一个输出:

[root@webserver ~]# free -m #查看以M为单位的内存使用情况
                total used free shared buffers cached
Mem: 8111 7185 926 0 243 6299
-/+ buffers/cache: 643 7468
Swap: 8189 0 8189

b.利用vmstat命令监控内存

[root@node1 ~]# vmstat 2 3
procs -----------memory---------- ---swap-- -----io---- --system-- -----cpu------
 r b swpd free buff cache si so bi bo in cs us sy id wa st
 0 0 0 162240 8304 67032 0 0 13 21 1007 23 0 1 98 0 0
 0 0 0 162240 8304 67032 0 0 1 0 1010 20 0 1 100 0 0
 0 0 0 162240 8304 67032 0 0 1 1 1009 18 0 1 99 0 0

memory
swpd列表示切换到内存交换区的内存数量(以k为单位)。如果swpd的值不为0,或者比较大,只要si、so的值长期为0,这种情况下一般不用担心,不会影响系统性能。
free列表示当前空闲的物理内存数量(以k为单位)
buff列表示buffers cache的内存数量,一般对块设备的读写才需要缓冲。
cache列表示page cached的内存数量,一般作为文件系统cached,频繁访问的文件都会被cached,如果cache值较大,说明cached的文件数较多,如果此时IO中bi比较小,说明文件系统效率比较好。
swap
si列表示由磁盘调入内存,也就是内存进入内存交换区的数量。
so列表示由内存调入磁盘,也就是内存交换区进入内存的数量。
一般情况下,si、so的值都为0,如果si、so的值长期不为0,则表示系统内存不足。需要增加系统内存。

3.磁盘I/O性能评估

a.利用iostat评估磁盘性能

centos中用yum install sysstat下载

iostat

Linux 3.10.0-957.el7.x86_64 (localhost)     05/12/2021     _x86_64_    (4 CPU)

avg-cpu:  %user   %nice %system %iowait  %steal   %idle
           0.24    0.00    0.15    0.02    0.00   99.59

Device:            tps    kB_read/s    kB_wrtn/s    kB_read    kB_wrtn
sdb               0.28         1.99         0.27     920337     124336
sda               0.67         2.15        11.58     989660    5341307

b.利用sar评估磁盘性能

通过“sar –d”组合,可以对系统的磁盘IO做一个基本的统计,请看下面的一个输出:

[root@iZm5ef0xuq9rbysf6lwjouZ ~]# sar -d 2 3
Linux 3.10.0-957.21.3.el7.x86_64 (iZm5ef0xuq9rbysf6lwjouZ)     05/12/2021     _x86_64_    (8 CPU)

05:13:06 PM       DEV       tps  rd_sec/s  wr_sec/s  avgrq-sz  avgqu-sz     await     svctm     %util
05:13:08 PM  dev253-0      1.00      0.00     32.00     32.00      0.00      2.00      1.50      0.15

05:13:08 PM       DEV       tps  rd_sec/s  wr_sec/s  avgrq-sz  avgqu-sz     await     svctm     %util
05:13:10 PM  dev253-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5:13:10 PM       DEV       tps  rd_sec/s  wr_sec/s  avgrq-sz  avgqu-sz     await     svctm     %util
05:13:12 PM  dev253-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Average:          DEV       tps  rd_sec/s  wr_sec/s  avgrq-sz  avgqu-sz     await     svctm     %util
Average:     dev253-0      0.33      0.00     10.67     32.00      0.00      2.00      1.50      0.05

需要关注的几个参数含义:
* await表示平均每次设备I/O操作的等待时间(以毫秒为单位)。
* svctm表示平均每次设备I/O操作的服务时间(以毫秒为单位)。
* %util表示一秒中有百分之几的时间用于I/O操作。

对以磁盘IO性能,一般有如下评判标准:
正常情况下svctm应该是小于await值的,而svctm的大小和磁盘性能有关,CPU、内存的负荷也会对svctm值造成影响,过多的请求也会间接的导致svctm值的增加。
await值的大小一般取决与svctm的值和I/O队列长度以及I/O请求模式,如果svctm的值与await很接近,表示几乎没有I/O等待,磁盘性能很好,如果await的值远高于svctm的值,则表示I/O队列等待太长,系统上运行的应用程序将变慢,此时可以通过更换更快的硬盘来解决问题。
%util项的值也是衡量磁盘I/O的一个重要指标,如果%util接近100%,表示磁盘产生的I/O请求太多,I/O系统已经满负荷的在工作,该磁盘可能存在瓶颈。长期下去,势必影响系统的性能,可以通过优化程序或者通过更换更高、更快的磁盘来解决此问题。

c.iotop查看进程占用io的情况

iotop是一款开源、免费的用来监控磁盘I/O使用状况的类似top命令的工具,iotop可以监控进程的I/O信息。它是Python语言编写的,与iostat工具比较,iostat是系统级别的IO监控,而iotop是进程级别IO监控。
直接执行iotop就可以看到效果了:

Total DISK read: 0.00 B/s | Total DISK write: 0.00 B/s
  TID PRIO USER DISK READ DISK WRITE SWAPIN IO> command
    1 be/4 root 0.00 B/s 0.00 B/s 0.00 % 0.00 % init [3]
    2 be/4 root 0.00 B/s 0.00 B/s 0.00 % 0.00 % [kthreadd]
    3 rt/4 root 0.00 B/s 0.00 B/s 0.00 % 0.00 % [migration/0]
    4 be/4 root 0.00 B/s 0.00 B/s 0.00 % 0.00 % [ksoftirqd/0]
    5 rt/4 root 0.00 B/s 0.00 B/s 0.00 % 0.00 % [watchdog/0]
    6 rt/4 root 0.00 B/s 0.00 B/s 0.00 % 0.00 % [migration/1]
    7 be/4 root 0.00 B/s 0.00 B/s 0.00 % 0.00 % [ksoftirqd/1]
    8 rt/4 root 0.00 B/s 0.00 B/s 0.00 % 0.00 % [watchdog/1]
    9 be/4 root 0.00 B/s 0.00 B/s 0.00 % 0.00 % [events/0]
   10 be/4 root 0.00 B/s 0.00 B/s 0.00 % 0.00 % [events/1]
   11 be/4 root 0.00 B/s 0.00 B/s 0.00 % 0.00 % [khelper]
2572 be/4 root 0.00 B/s 0.00 B/s 0.00 % 0.00 % [bluetooth]

4.网络性能评估

a.常用分析

netstat -an|awk '/^tcp/{++S[$NF]}END{for (a in S)print a,S[a]}'
netstat -pant |grep ":80"|awk '{print $5}' | awk -F: '{print $1}'|sort|uniq -c|sort -nr
cat access.log|awk '{print $1}'|sort|uniq -c|sort -nr|head -n10
awk '{print $7}' access.log | sort | uniq -c |sort -nr | head -n10 > test.txt

b.shell分析nginx日志

178.255.215.86 - - [04/Jul/2013:00:00:31 +0800] "GET /tag/316/PostgreSQL HTTP/1.1" 200 4779 "-" "Mozilla/5.0 (compatible; Exabot/3.0 (BiggerBetter); +http://www.exabot.com/go/robot)" "-"- 178.255.215.86 - - [04/Jul/2013:00:00:34 +0800] "GET /tag/317/edit HTTP/1.1" 303 5 "-" "Mozilla/5.0 (compatible; Exabot/3.0 (BiggerBetter); +http://www.exabot.com/go/robot)" "-"- 103.29.134.200 - - [04/Jul/2013:00:00:34 +0800] "GET /code-snippet/2022/edit HTTP/1.0" 303 0 "-" "Mozilla/5.0 (Windows NT 6.1; rv:17.0) Gecko/17.0 Firefox/17.0" "-"- 103.29.134.200 - - [04/Jul/2013:00:00:35 +0800] "GET /user/login?url=http%3A//outofmemory.cn/code-snippet/2022/edit HTTP/1.0" 200 4748 "-" "Mozilla/5.0 (Windows NT 6.1; rv:17.0) Gecko/17.0 Firefox/17.0" "-"-

以下脚本都是基于上面日志格式的,如果你的日志格式不同需要调整awk后面的参数。
* 分析日志中的UserAgent(最多的20个UserAgent)

cat access_20130704.log | awk -F "\"" '{print $(NF-3)}' | sort | uniq -c | sort -nr | head -20
cat access_20130704.log | awk '{print $1}' | sort | uniq -c | sort -nr | head -20
cat access_20130704.log | awk -F "\"" '{print $(NF-5)}' | sort | uniq -c | sort -nr | head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