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ble of Contents:

打字速度的四大障碍

  1. 上屏错误,需要修改
    毫无疑问,错误字词上屏后再行修改,不仅极度影响打字的流畅性,并且会耗费极长的时间。与理想情况相比,修正一个错误——包括删除上屏字词,重新(更加小心)的输入编码,重新选择字词,按键,上屏——占用的时间可能长达理想情况的 10倍。
  2. 重码太多,翻页选字
  3. 键入有错,修改编码
    它和情况1比较类似,只是发现错误更早,在上屏前就意识到了编码错误。无论是何种原因,键入了有误的编码就不会得到预期的字词,这反过来帮助用户发现错误,可以进行及时修改。修改时,可根据不同情况决定,是一直按着BackSpace删除所有编码重新输入,还是用光标键只修改错误的地方。不同情况下会有不同的最佳方案。
  4. 少许重码,只须本页选择
    采用了智能技术后,重码数量大大减少,通常在第一页前几项就可以找到所需编码。这种情况下,也需要眼睛介入,但选择速度比翻页选择要快很多。但无论按下何种选择键——数字键或是其他三重码优化键,只要不是能记住的固定位置,它比直接上屏仍然慢很多,可能差2-3倍

一些技巧

1、所谓分词习惯
分词习惯不是说让你打字都用词,当然这么说也不是错的,而是:
隔壁的王老二每天早上不到五点就起床,起来了就在院子里转悠,如果不是因为他的岁数,我都以为他是不是有尿频症……
一般人这句平时打字的分词习惯可能是这样的:
隔壁 的 王老二 每天 早上 不到 五点 就 起床,起来 了 就在 院子 里 转悠,如果 不是 因为 他的 岁数,我 都 以为 他 是不是 有 尿频症……

一般意识不到的双拼用户分词习惯可能是这样:
隔壁 的 王老二 每天早上 不到五点 就 起床,起来了 就在 院子里 转悠,如果 不是 因为 他的 岁数,我都 以为 他是不是 有尿频症…

意识比较良好的双拼用户分词习惯是这样的:
隔壁的 王老二 每天早上 不到五点 就起床,起来了 就在 院子里 转悠,如果不是 因为 他的岁数,我都以为 他是不是有 尿频症……

例句比较短,还得解释几句:
平时输入时,尽量使用“短句”模式,这个短句的长度以不造成自己明显按键错误率的提高为准则,少了俩字,多了五个字,再多就没必要了;
而且尽量把的得地、着了过等副词揉进句子中,而不要单独使用其首字简拼模式进行输入——短句输入过程中可以使用首字简拼,因为这是输入法本身的语言模型提供的,但是如果独立使用首字简拼,比如在输入过程中让其成为独立一词时,有些输入法就会胡调该字的定位,反而无法成为专属于你的输出模式。
你刻意地这么习惯一段时间,你会发现你的输入法智能程度唰唰往上涨,越用越顺手。

2、词库养成
其实词库和语言模型是相辅相成的,只有词库——比如大部分的个人开发版的输入法——没有智能学习的语言模型的话,你依旧少不了平时的选字操作,但是词库却是跨过“从无到有”这个门槛的第一步。

对于新词,比如说常用人名,第一次打就打完整的人名,比如我小说中常用的那个“南宫婉儿”,第一次打肯定没有,那就打一次,之后再打这个词,就把这个词当作你输入法本身就有的一个词来处理了,把它就放到你的短句里面去:

南宫婉儿说道,南宫婉儿一惊,南宫婉儿往后退开一步道——我这个词是四字的,平时单纯作为一个词也行,如果是二字人名,这么处理一下可能更舒适一点,换言之,把你的自造词融合进输入法本身的语言模型去,虽然有时候你会感觉我明明已经把它作为独立词引入了,为什么在打字过程中还要再次体验选字操作呢,没有这个必要吧——